深圳龍崗技工生存狀況調查
時間:2015-11-26 09:11
來源:南方日報
近年,龍崗與整個廣東珠三角一樣,每年都喊出“技工荒”,近年一些企業甚至對部分高級技工開出過萬月薪,惹得不少白領心生羨慕。
但實際情況如何?什么是技工?對于技工的理解,目前有兩個概念,一是獲得等級證書的,二是公司企業里的熟手。前者一般有5個等級,從初級工、中級工、高級工到技師、高級技師,但龍崗目前以初級工、中級工居多,技師和高級技師因難考比較稀少。
與此同時,由于各方對技工的理解偏差,相當于副教授或技術總監的技師在現實中工資待遇并不高,價值沒得到體現。
“這方面沿海沒有內地區分得明顯,或許是因為深圳重工業較少,大多企業只要求熟悉基本的普工。與重工業較多的長三角地區比,龍崗等珠三角地區以一般的制造業為主,對技工特別是高級技工需求少,如制衣行業等。”龍崗區人力資源局負責人表示。
不過這種狀況在慢慢改變,眼下不少企業對車床、銑床、模具、電工需求非常多,已經列入了政府緊缺人才目錄。
現實
龍崗技工數據庫尚未統計和建立
一個現實問題是,龍崗當前共有多少技工?技工缺口有多大?龍崗區現在有多少技師?有關部門表示缺乏準確數據。
“目前政府主推的高新技術產業對研發類人才需求較大,產業結構不同決定人才結構不同。”業內人士分析,真正的技工不包括工程、會計類,主要側重于生產實操,通過良好的技能優化生產、提高產品性能。
據了解,目前全區對技能人才需求較大的主要集中在相對精細的制造業,如橫崗眼鏡行業,生產立體停車設施的怡鋒工業園等,前者對初級工和中級工有需求,后者則缺高級電工和焊工。“高級電工和焊工做出來的產品一眼可看出來,焊接處平滑無縫,這些技工都要持IC卡式的上崗證才能工作。”
2010年龍崗區人力資源局曾進行過一個抽樣調查,向企業發放300份問卷,向個人發放3000份,發現技能人才僅占比約1%,主要分布在外資企業和三資企業,而發達國家高技人才占到30%。
由于龍崗只能對初、中級工進行考級鑒定,高級工、技師和高級技師的鑒定都要到市里,與此同時各個街道對于技能人才的培訓、鑒定嚴重缺位,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龍崗高級技能人才的數量。
記者了解到,目前全區對技能人才的真實需求尚停留在模糊階段,具體的數據庫尚未統計和建立,“去年我們和區統計局聯系過,發現他們在人才登記中比較側重學歷方面,沒按技能等級來分,要進行全區范圍的技能人才統計需多個部門聯合,光調查問卷就要數十萬張。為此我們只好另尋平臺,在就業登記系統中對技能人才進行初步統計。”
“下一步我們要建立技能人才基礎信息庫,與企業互動,建立網絡平臺,企業一有需求可隨時發布。”龍崗區人力資源局辦公室負責人表示。
尷尬
部分企業不愿員工考技術等級證
一個必須引起重視的現實情況是,業內人士透露,龍崗區技能鑒定量呈逐年下降趨勢,去年僅鑒定了3000多人。“很多人在喊企業招工難,不少技工培訓機構也開始冷清。”
這幾年來,幾乎每年都在喊用工荒招工難,但究竟缺的什么人?記者觀察到,近幾年來每年龍崗區政府部門都喊用工荒技工荒,但分析人士認為這會不會是政府的一廂情愿?企業真正的需求是什么?勞務工或求職者個人的需求又怎樣?
從企業反饋來看,大多缺熟手和熟練普工,他們不缺技工不主張考證,認為一旦員工跳巢,那就是煮熟的鴨子飛了錢財兩空;另一方面職工技能等級提高,工資標準也應提升,這無形給企業增加了壓力。
據分析,很多勞務工或求職者對技能等級證報考意愿不強,在他們看來即使沒有技能等級證照樣能找到工作,同時眾多企業也不按技能等級證來區分工資待遇。“一個勞務工要考技能等級,要花錢和時間,一般考試至少要準備一個月,結果回到工廠發現工資結構并不匹配,更多還是按出產計件來拿工資。”
近幾年龍崗在高級技師方面引進較少,因為相應待遇確保不了,自身培養也有一些,但投入很大,暫時沒法大規模展開此項工作,如果成功引入一個技師,政府將給所在企業補貼2萬元,給個人補貼2.5萬元。
為了鼓勵高級技工引進和培養,政府部門制定了招調入戶等福利政策,但現實中受城市人口總量和社會管理等影響,通過該政策成功落戶者并不多。“政府部門只能在外圍引導,真正起核心推動作用的還是企業。”
困境
技工培訓資源不均、重視不夠
據了解,目前龍崗區一方面對企業給予技工培訓補貼,另一方面對技工個人給予補貼,如初級工以前個人補貼300多元,今年有望大幅提升。“通過這個辦法可讓流動性很強的勞動工群體共享發展成果。”
然而現實中地方部門還是陷入資源不足的困境,在部門預算中,每年一度的工人技能競賽經費預算被砍掉,“這個有點可惜,因為區一級沒有高級工鑒定權,往年都會通過技能競賽邀請市一級部門現場觀賽進行鑒定,現在技能競賽被取消,廣大勞務工失去了一次晉升高級技工的機會。”
另外,資源不足還體現在福利補貼的不平衡,政府住房補貼偏重學歷而非技能,如本科生每月補貼200元,而技師則沒有。曾有一名老資格技師想考職業技校的教師職員,但因他沒有本科學歷被拒之門外。“很多人不知道培養一個技師要十幾二十年,一般的技師年齡都到了40多歲,真正成熟的技師相當于行業內的副教授或技術總監,政府重學歷輕技能的局面須改進。”業內人士呼吁。
另外,業內表示戶籍人口和外來人口之間的技能培訓資源也應均衡。
“像龍崗外來人口多,勞務工就業更多被看成企業與勞務工的問題,而對戶籍人員政府則實行免費培訓,但戶籍人員求職、提高技能的意愿不是很強烈,很多人往往在培訓機構學學美容化妝然后回家打扮,浪費了寶貴資源,這方面政策需要進一步平衡。”
出路
今年將培訓2.5萬名技能人才
盡管面臨上述種種難題,龍崗區人力資源局相關負責人表示,他們還是要圍繞全區產業升級轉型,統籌資源開展培訓指導和引導。
“平湖有一家培訓機構原來只有電腦培訓,現在增加了縫紉、注塑工、電工。”上述負責人告訴記者,他們積極鼓勵培訓機構增加新項目,如高級模具等,而像美容美發等傳統工種就會嚴格限制,以適應產業升級需要。為了經濟社會發展新形勢,去年他們還批了一家食品檢驗的培訓機構,告訴工人熟悉操作學會數值分析等。
考慮到經濟發展的因素,他們還嘗試送教送考試上門。平湖一家民辦培訓機構就常常送課進工廠,并積極參與企業內訓,去年他們請專家對兩家企業授課,改善對80后90后員工的管理。
與此同時,相關部門還牽線搭橋促進技工人才的良性增長。他們曾推動東都汽車城與湛江等地技校合作取得一定成效,平湖一些工廠則與東莞技校加強聯系,促進校企順利匹配對接。
從全區來看,未來五年,龍崗將堅持“四個優先”,其一便是產業優先,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、高新技術產業、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,推動龍崗從產業大區向產業強區轉變。明確要扎實推進職業訓練“138”工程,形成覆蓋主導產業和重點企業的職業訓練格局,培訓中高端技能人才10萬人次。
業內解釋,職業訓練“138”工程的“1”是指建設一個高技能人才訓練學院,使其成為中高端技能人才,特別是高端人才的集聚性訓練基地。“3”是指建設三個重點訓練基地,包括現代制造業、現代服務業、戰略性新興產業訓練基地。“8”是指將現有5個成校和計劃新設的3個成校打造成區域性職業訓練基地,兼具居民就業創業培訓和社區教育功能。
在今年的計劃中,技能人才培訓被列入民生事業,明確要培訓2.5萬名技能人才,申報國家級社區教育實驗區,推動市東部職業教育園區落戶。
記者手記
重視技能人才避免產業“空心”
目前與所有沿海地區一樣,龍崗也在提轉型升級,業內人士認為這個方向是對的,但過程是持續的,不能一蹴而就,其中重要的一環就是勞動力素質要跟得上,事實上技能人才是與研發、專業管理等并駕齊驅的。目前龍崗區制造類企業較多,但政府配套安居房卻偏向研發、管理類人才。
“可以提高端發展,但不能忽視中低技能人才,否則容易出現產業空心化。”專家分析當前全球經濟危機背景下,各國開始重新評估實體經濟的效益,而國內一些地方也曾舉行萬家企業討論如何重回實體經濟。
回到起點,如何讓龍崗制造業亮出名片?能產生本土的“瑞士手表”、“德國工藝”?關鍵還是大力引進和培養技能人才。業內人士當前政府急需突破三大困境,首先是要制定良好的政策,發揮導向作用;其次是加大資源配置;三是理順體制機制,當前對于技能人才培訓方面出現了“多龍共治”的局面,一些職能設置重復,資金配給不均衡,造成有的領域舉步維艱,而有的方面卻“有錢花不出去”。
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,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。”專家稱,如果現在不加強高級技能人才的積累,產業升級轉型或許只是空中樓閣。